有人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,起点低不要紧,关键是怎么跑完全程。94岁的相声大师杨少华刚刚离世,他的一生就是这句话最好的注解。
从6岁流浪街头到晚年活得比谁都潇洒,他用一生告诉我们什么叫真正的赢家。他的故事里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辛酸?
侯宝林家里的"下人"生活
很多人不知道,杨少华曾经在侯宝林家里当过"下人"。那是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。
中年时期的杨少华正处在事业的转折点。原本和马志明搭档说相声,两人配合默契,演出邀约不断。
可天有不测风云,两人因为理念不合分道扬镳。这一分手,杨少华的演出资源全没了,收入直接断崖式下跌。
家里四个儿子嗷嗷待哺,最小的才几岁,正是花钱如流水的时候。杨少华急得满嘴起泡,天天琢磨怎么养活这一大家子。思来想去,只能北上碰运气。
到了北京,杨少华两眼一抹黑,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。兜里那点钱,住旅馆撑不了几天。实在没办法,他厚着脸皮去找师兄侯宝林。
侯宝林对杨少华和马家闹翻的事早有耳闻,心里不太痛快。见杨少华找上门来,脸色就不太好看。不过念在同门的份上,还是让他住下了。
住是住下了,待遇可不怎么样。杨少华在侯家的地位,说白了就是个打杂的。
早上起来扫院子,中午帮着张罗饭菜,晚上还得陪侯宝林聊天解闷。有客人来了,他就在旁边端茶倒水,活脱脱一个佣人。
最难受的是精神上的折磨。侯宝林时不时就拿话点他,话里话外都是讽刺。杨少华心里苦,脸上还得陪着笑。晚上躺在床上,想想自己这么大岁数还要看人脸色,眼泪都快掉下来了。
可他忍了。为了四个儿子,为了活下去,再大的委屈都得咽下去。这一忍就是好几年,直到他在北京慢慢有了自己的人脉,才搬出侯家,开始独立打拼。
6岁流浪儿的求生记
杨少华的苦日子,从6岁就开始了。
1931年出生的他,赶上了最动荡的年代。6岁那年,家里实在养不起他,把他扔在了街上。一个6岁的孩子,连路都认不全,就这么成了流浪儿。
白天在街上转悠,看见什么吃什么,垃圾堆里翻剩饭,饭馆后门等泔水。晚上找个墙角窝着,冬天冻得直哆嗦,夏天被蚊子咬得满身包。
有一回,他饿得实在受不了,偷了人家摊子上的烧饼。摊主追了他两条街,抓住后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打。小小的杨少华被打得鼻青脸肿,却一声不吭,因为他知道哭也没用。
幸运的是,一个茶馆老板看他可怜,收留了他。在茶馆里,杨少华什么活都干,倒茶水、擦桌子、扫地、洗碗。虽然辛苦,但总算有口饭吃,有个地方睡觉。
茶馆里经常有说书的、唱戏的来表演,杨少华一边干活一边听,慢慢对这些曲艺产生了兴趣。特别是相声,他觉得特别有意思,私下里还偷偷学几句。
这段流浪的经历,让杨少华从小就明白一个道理:
活着比什么都重要。只要能活下去,吃点苦算什么?这种韧性,伴随了他一辈子。
给四个儿子买房的"傻爸爸"
等杨少华在相声界站稳脚跟,开始有稳定收入后,他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改善自己的生活,而是给四个儿子每人买了一套房。
那时候的房价虽然不像现在这么离谱,但对一个相声演员来说,四套房也是笔巨款。杨少华把多年的积蓄全掏出来,又借了不少钱,硬是把四套房子买齐了。
朋友们都说他傻:
"你这是何苦呢?孩子们还小,等他们长大了自己挣钱买不就行了?"
杨少华摇摇头:
"我小时候没地方住,知道那种滋味。我不想我的孩子也尝这种苦。有了房子,他们在这个城市就有根了,心里就踏实了。"
买完房子,杨少华自己的生活依然很节俭。一件衣服穿好几年,鞋子破了补补还穿。但看着儿子们都有了自己的小窝,他心里比谁都高兴。
大儿子结婚的时候,杨少华把房产证交到儿媳妇手里:
"这是你们的新房,以后好好过日子。"儿媳妇感动得直掉眼泪。
其他三个儿子也一样,到了结婚年龄,房子早就准备好了。在那个年代,很多年轻人为了房子发愁,杨少华的儿子们却早早解决了这个大问题。
94岁老人的"叛逆"生活
到了晚年,杨少华彻底"放飞自我"了。
90多岁的他,每天的生活让很多年轻人都自愧不如。早上起来先点根烟,配上一杯浓茶。
中午必须有肉,烧鸡、烤鸭、排骨轮着来。晚上还要喝两杯小酒,美滋滋的。
儿子杨议劝他:
"爸,您这么大岁数了,少抽点烟,少喝点酒,对身体好。"
杨少华摆摆手:
"我都90多了,还讲究这个?想吃就吃,想喝就喝,活得痛快比什么都强。"
不光生活上"叛逆",杨少华还赶时髦玩起了短视频。在视频里,他吃咸鸭蛋吃得津津有味,啃排骨啃得满嘴流油,看得网友直呼"太香了"。
有人质疑这是在"作秀",杨少华不在乎。他是真的享受美食,享受生活。每次吃到好吃的,他都会眯起眼睛,脸上露出孩子般的满足笑容。
93岁的时候,杨少华还参加商业活动,给新店剪彩。穿着整齐的中山装,打着领带,精神抖擞。剪彩的时候,他的手稳稳当当,一点都不像90多岁的老人。
医生说他的生活习惯"不健康",可他硬是活到了94岁。走的时候很安详,没有插管,没有抢救,就是睡着了再也没醒来。
相声路上的贵人们
杨少华能在相声界立足,离不开几个贵人的帮助。
第一个贵人是郭启荣。杨少华十几岁的时候,在茶馆里说相声被郭启荣看中,正式收他为徒。郭启荣不光教他说相声的技巧,还教他做人的道理。
"说相声不是耍贫嘴,是门艺术。"郭启荣经常这样教导杨少华。在郭启荣的调教下,杨少华的相声功底越来越扎实。
第二个贵人是马三立。马三立是相声界的泰斗,看到杨少华的表演后,非常欣赏他的天赋。马三立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夸奖杨少华:
"这孩子有灵气,将来必成大器。"
有了马三立的认可,杨少华在相声界的地位水涨船高。很多剧场都愿意请他去演出,收入也慢慢多了起来。
即便是在最困难的时候,这些贵人的教诲也一直激励着杨少华。他始终记得郭启荣说过的话:
"相声演员要对得起观众,对得起这门手艺。"
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贵人的提携和教导,杨少华才能从一个流浪儿成长为相声大师。他也把这份恩情记在心里,后来也经常帮助年轻的相声演员。
结语
杨少华走了,留下的不仅是相声作品,更是一种生活态度。他用94年的人生告诉我们,苦难可以熬过去,但快乐不能等。
想吃就吃,想喝就喝,别把自己活成了存钱罐。人生这场戏,最重要的不是活多久,而是活得有滋有味。
配查网-贵阳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之家论坛主要有配资炒股-配资门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